close

林彩鳳4/27/2011 中研院講稿

上次拳理研討時,有人提出問題:「太極拳的煉氣與靜坐之煉氣有何不同? 」,當時我說:「所煉的氣基本上是一樣的。」後來覺得這樣回答太過簡化,特在本次拳理研討會再提出說明。

 

    太極拳的煉氣可以從十三勢行功心解上去探討,內容摘要為三點:

  1.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,乃能收斂入骨;以氣運身務令順遂,乃能便利從心。用意引導養氣之方法,首先必須氣沉丹田(位置在臍下約一寸三分)循環周身,斂入脊骨。而拳的身法、手法、步法,即身體手腳的動作,都是受意氣引導而產生的活動,所以拳經有「意是君來,骨肉是臣」和「先在心,後在身」之說,丹經:「氣何養也,順以馭緩,以行窄(膏肓),以通扣(關節)以走疾徐得法而過度適中也。一關未度則反水逆流,凝結一方或惡症,  為馭,為行為通,為走關之過,根之由氣為之,而意主之,意導先跟,氣步其後。」自古至今的養氣方法皆相同,將意氣沉於丹田收養,乃能氣遍周身,通暢順遂。
  2. 精神提得起,則無遲重之虞,所謂頂頭懸也,以五行論之,南方屬火在人身頭頂,神氣藏其中(見:妙合圖),北方屬水在人身為腎,精氣藏其中,心腎交百病消,若能精神合一就能形成氣柱,為人虛靈之中線,有中之後便能調和陰陽,前後、左右、上下、輕重、虛實即可頂頭若空懸一般(見:小周天圖)。

妙合圖.jpg

 

DSCN0407.JPGDSCN0410.JPG  

 

3. 意氣換得靈,乃有圓活之妙,所謂頂頭懸也。意氣有後天及先天之分,又分陰陽二氣,任脈為陰經脈,陰氣行之,腎脈為陽經脈,陽氣行之,先天氣走中脈,當陰氣由任脈下降時中氣上升,中氣下降時腎脈之陽氣上升,意氣的變換須以單式的動作(如:形開氣合圖),慢慢練習至純熟後,方可加入整套拳架中。

 形開氣合.jpg

靜坐練氣分為兩部分,一為練己,一為與大自然調和。

練己,就是自我體內的修練,必要以清靜法門,先將心調至一塵不染後,此清靜心即為天心亦是佛心,也稱為正心;當靜極一陽生時,必須天心不移,用正心意識守之,使陽氣不致散失,即所謂「即心即佛」為修行的關鍵所在。這與道德經:「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」相同,就是當陽氣產生時,應以真意輕輕守住不致散失,才能像嬰兒一樣陽氣旺盛。如能持之以恆,久而久之,便將     陰之意經清靜的轉化變為真意,陰氣也轉化為真氣,真意與真氣和合,凝而為神,是為練氣化神,至於神氣愈煉愈精,煉神還虛,至於無時,又是另一境界。

煉己至純,在靜極無我的狀態中,自能與大自然調和,類似將你的念調與大自然的波動頻率相符時,便能吸取天地間的靈氣,完成天人合一,工夫至此,疾病不生,延年益壽甚至超凡入聖便可逐步達成。

DSCN0406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fulph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