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老師:
您好!我明天就要回去了,這一段時間您對我的幫助太大了,不知道該怎麽表達我的感激之情。最近一段時間,我練拳練得少了,因爲實在太忙了。結果,您給我派的那個任務--為您的部落格寫一篇文章--直到今天纔草草完成。
説是完成,其實可能只算得上一個半成品。一來平時看這方面的文獻太少了,到寫時纔發現心裏好像明白,卻表達不清楚;二來老師給我的指教我是不是百分之百地領會了,現在好像也得打個問號;三來我對繁體字不太熟悉,文章中用的字是不是都對也沒有十分的把握。所以,這篇文章還得麻煩林老師給看一看,改一改。如果完全不能用,林老師也不要爲難,扔掉就是了。另外,其中攬雀尾中的"履",字顯然不對,少了一個提手,但電腦裏又沒有這個字,不知道該怎麽處理。總而言之,這是一篇很不像樣的文字,還得讓您改一通,這一改,我又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,就算是又給了我一次學習的機會吧。
上次您給我和李老師講的練氣的方法,使我很受啓發。現在我只是練了逆式呼吸,打算等氣感足了,再進一步練習。希望林老師能把那三個循環圈的起迄點再跟我說一下,我有點兒記不清楚了。對不起。明天我就要回天津了,下一次讓我們在天津見吧。在天津有什麽事情需要我辦,請告訴我,我一定盡力。我們大家一定練好拳,等著您和各位老師的到來。
祝您在新的一年裏天天快樂,事事順心!
鄭天剛2009/1/6
改拳有感
鄭天剛
我是一名來自大陸南開大學的教師,去年9月,我有幸到彰化縣的明道大學任教。在臺灣的四個月,收穫頗豐;然而,最大的收穫不是學術,而是拳術。從11月9日到12月21日,我連續7個星期日到臺北市鄭子太極拳研究會在五常國中的練習場地學拳,受到了時中學社社長徐憶中先生和衆多教練的熱心幫助和耐心指教。上午,徐先生允許我隨意選擇任何一個班上課;下午,徐先生又指派教練輪流對我進行"修理"。在時中學社的教拳史上,我所受到的禮遇可以説是前所未有的吧?這機會對我來説實在是太寶貴了。徐先生的目標是要把我培養成一名種子學員,甚至教練,要我在南開大學積極推廣鄭子太極拳。我聼了頓時感到肩上沉甸甸的,壓力好大。
説是學拳,不如說改拳。鄭子太極拳的拳架我兩年前就學過了,這次不是從頭學起;但拳架雖然挺熟,毛病卻渾身都是,這次在老師們面前可以説是暴露無遺了。"習拳容易改拳難",對此我深有感觸。不過經過7個星期的刻苦訓練,我的毛病確實改了不少,對此,徐憶中先生和教練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。如今,我馬上就要回大陸去了,很願意在這裡說說我在改拳上的一點體會,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師和學長的指正。
我的改拳體會可以用十六個字概括:主動積極,整體系統,舉一反三,虛實結合。
一、主動積極
改拳難首先是因爲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,因此一旦遇到明師,就要抱著一種機不可失的態度,主動打給老師看,請求老師挑毛病。如果被動等待,多半會錯失良機。對老師的指正,要認真揣摩,而且要馬上落實到動作上,至少要做對幾次,並記住是怎麽做對的。由於壞毛病一旦養成,就會形成一種巨大而又頑固的勢力,很難徹底改正,即使改正了也很容易反復,所以老師指出毛病後,必須接著進行強化訓練,以防舊病復發。我每個周日參加完訓練後的目標就是:在下個周日不要讓老師再看見上次的毛病。因此,當天從臺北回來後,雖然已經很晚,也至少要復習一個小時,如果等到第二天再復習,很多細節就記不起來了。在此後的一周中,每天也要堅持練上2個小時。"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",只有主動積極地改,才能真正改掉坏毛病。
二、整體系統
太極拳練的是整勁,而改毛病時注意的常常是局部的動作。這就容易顧此失彼,改了一處,又錯了另一處,結果是老也改不完。林彩鳳老師告訴我,下沉的同時,要注意虛靈頂勁,同時要把脊椎向上拔起來。向下沉和向上拔是同步的,或者說就是同一個動作,這樣整個身體就會像一個千斤頂,越沉越拔,越拔越沉。這就是整體地改,胸中有全局。否則注意下沉時,上身就會向下塌;注意虛靈頂勁時,下身又會犯輕浮的毛病。又如,"尾閭中正神貫頂","惟自尾閭至巔頂,要有意氣相貫",顯然,斂臀和神貫頂是同步的,要同時顧及兩端,並且使它們垂直貫通,如在身體中綫立起一根軸。如果只從局部著眼,這種中軸的感覺就很難建立起來。
改拳時,老師們會從各個角度指出我們的毛病,也會相應地提出各種要求,而這些要求之間常常會構成一系列的因果關係,如果把握住這些關係,就能使這些要求構成一個系統,就能使你想到我的毛病的原因是什麽,它能造成什麽樣的結果,而認識到這個系統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提高自我改正的能力。比如動作不靈活可能是因爲沒有做到足下生根,足下不能生根可能是因爲還不夠沉,而不夠沉可能是因爲不夠鬆,不夠鬆可能是因爲不夠正,不夠正可能是因爲沒有做到頂頭懸,或沒有斂臀,或沒有踩在湧泉穴上。
三、舉一反三
太極拳中的很多要求都不是只對某一個動作的,而應看作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通則。老師給我們指正的時候,常常是針對某一個具體動作的,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爲自己的毛病僅此而已,而要舉一反三,認真檢查整套拳架中還有沒有同類錯誤,這樣改毛病才能改徹底,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。比如攬雀尾扌履,林彩鳳老師指出我的毛病是轉體時實腿沒有下沉。但逢轉必沉應該是一條通則,不限於
扌履這個動作,於是我就把整個拳架都檢查了一遍,力求把這個原則落實到每一個轉的動作上,特別是那些微小的不易察覺的動作上。比如預備式的第一個動作,右腳變實,左腳變虛,腳跟提起,在擺正左腳的同時,身體會稍向右轉,這時如果右腿進一步下沉,就會產生擰螺絲的感覺,足下也就容易生根了。
四、虛實結合
這裡說的"實",是指有形的看得見的動作,"虛"有兩指,一個是指理論,一個是指看不見的神、意、氣。平時看拳論,多有霧裏看花的感覺,好像懂了,卻又落不到實處。而改拳時學拳論,最容易領會其精神實質,且能將具體動作的習練要求升華到理論高度。
像"氣"這樣的概念其實很難説明白,得靠我們去悟。老師可以給我們示範形於外的動作,而隱於内的氣我們卻無法看到。我的體會是,你不要光注意老師的形體動作,還要特別關注他的神態。這樣纔有可能由表及裏,做到内外相合。比如林彩鳳老師告訴我,下沉的時候,要先讓氣沉下去,這一點很難理解,但我特別注意觀察了老師這樣做的時候的表情神態,於是慢慢地心有所悟,在某种程度上也就能體會到老師的意思了。
"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",練太極拳靠練也靠思,所以拳論要求練拳人"默識揣摩"。以上體會就是我最近在改拳過程中"思"的結果,這"思"很可能是胡思亂想,這"體會"也很可能是胡言亂語。不過,思縂比不思強,因爲思才能有思的結果,有了這思的結果談得上抛磚引玉。
鄭教授:
接獲來函,心中深感佩服,閣下能夠以研究學問的精神來學習太極拳,態度是相當正確的,進步空間也是不可限量的,恭喜您。
練功夫本來就沒有速成的,一定是用對的方法,不斷地勤練,加上時間累積,才能越練越精、越練越巧,當神、意、氣融合時理、氣、象圓滿俱足,才可能達到「階級神明」的境界。
至於上次提到的三個循環方法,將隨函附上,等到今年九月或十月到天津時再做詳細說明。太極拳的部份,我計劃今年五月份左右出一本以我個人練拳、教拳經驗所整理出來的講義,一則可請同道指正,二則想幫助初練拳的人,對本人而言都是愉快的事。
期待能很快與您,以及南開大學拳友們再度相見,並請轉達我的祝福,願大家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、身體健康。
林彩鳳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