_DSC0004.JPG

前不久,聽香港回來的學生提及,香港楊式太極拳總會將於5月上旬舉辦年度教練進修會的消息,並詢問我是否想和他們一同前往;考慮過後,決定參加這次教練進修會,主要目的除了進修會所安排的課程外,還想觀摩香港舉辦活動的流程安排、研討內容著重於何……等;另外,香港楊式太極拳總會創會會長馬偉煥老師為楊守中大師傳人,在楊式太極拳傳承中具有代表性地位,而台灣的鄭子太極拳雖然在呈現上與楊式太極拳有著很大的差異,其精神內涵傳承自楊式太極拳卻是無庸置疑,在此前提下,想提出一些關於楊式太極拳的問題,向馬老師請益:

 

   

    其一,楊式太極拳所注重的內功心法和站樁,與鄭子太極拳的內功心法和站          樁有何不同? 站樁的要領是什麼?正確的站樁方法為何?

    其二,我曾在河北石家庄遇見馬老師,他說過:「太極拳最重要的竅門都掌          握在少數幾人手裡」這是什麼意思?

    其三,馬老師說過:「不是所有時間都在涵胸拔背,而是在發勁之前才含胸拔背」能否再詳加說明?

    其四,學推手是否有固定訓練方法?

    以上關於楊式太極拳的幾個問題,是一直以來想進一步去了解的部分,願能獲得解答。

    馬老師平日為人風趣平和、和藹大方,不但拳藝高超,對太極拳理論、歷史也相當有研究,不愧為文武兼備,其楊式太極刀則造詣精湛、動作經典;我反覆以慢速撥放馬老師練刀的影像,發現他在每個開合轉折中,不但作到貫串整勁,身體與器械彷彿融為一體,腰腿勁力協調同時富有彈性,步法開展,氣勢驚人,尤其一招「三步追風」不急不徐,速度、定位恰到好處,身體在傾斜中又能保持中定,步伐輕靈,肩與手臂所產生的氣圈收放自如,手眼身法步渾圓一體,熟練到極致,將楊式太極刀練得非常到位,正如十三式行功心解形容「 形如搏兔之鶻。神如捕鼠之貓。靜如山岳。動如江河。蓄勁如張弓。發勁如放箭。曲中求直。蓄而後發。」且走完套路後氣定神閒,表現不凡的氣度與自信,著實令人敬佩。

    常人無論學拳、劍、刀,或多或少都會參入自己的見解,因此表現出來的風格,經常偏離了傳統,而馬老師承襲傳統、忠於傳統,在傳統的基礎上將楊式太極刀發揮到極致。若馬老師時間許可,更希望此行能在楊式傳統太極刀方面得到他的指點。

    吾師徐憶中先生與馬老師同門情誼深厚,得知我要前往香港參加楊式太極拳教練進修會,特別親題了一本「楊式太極兩岸一家」(作者瞿世鏡,時中學社印行),囑我轉贈予馬老師,期望大會順利成功。

_DSC0005.JPG

_DSC0001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fulph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