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的妙用

文/周佰志2009/2/3

 

太極拳是內功拳、動中禪,以運化內勁帶動肢體動作,所以練拳需先能練得一口真氣,才會有真受、妙用。對於依血氣建立生命的人類,也會因為這一口真氣,而使得練拳人精力充沛、精神飽滿、六根作用靈敏。

太極拳有二妙,一者妙在勁由脊發,二者妙在力從人借。

太極拳在術用上,如果平日不能生養長壯這一口真氣,並練習運之成勁,在用拳禦侮時,勁是無從生起的,想用時也會是有氣無力的,所以說練太極拳十年不出門,道理即是在此。而太極拳最為玄妙是可以修仙証真,直取永壽,自主生命,同參天地造化。張三丰祖師爺也為我們親身演示過以拳得道,所以,練習太極拳就會有機會得道証真。也因此,五絕老人鄭大師曼公,才會說要有福份與機緣,才能得到太極拳的「永年」。

老君說,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,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,大道無名,長養萬物。道,捉拘不得、取用不盡,日用不知,卻不可一時稍離,是一切有情、無情生命的本源,遍一切時空,永恆不變,道家先賢簡稱其內質為先天一炁,這一炁的煉化,才是太極拳與靜坐終始不變的本意。

然而,雖然人人都在道中,都是道子,但要真能明白,修道的法度是不容易的,因為歷來真傳都由明師口傳心授,不得其人不傳,沒有因緣、福分是追求不得。所幸者,太極拳是入道之門,若能一門深入,恆常專勤,加以得之明師指點,深妙之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。先天一炁浩瀚無極,授之人身化而為三元,即先天無極斂入太極,即一炁由體轉化成用,一炁進入人身化成精、氣、神(三清、三元),神居神室、氣息膻中,精幽閉於兩腎。但動用自然而以神領之。收煉三元可以化返一炁,其煉化方法在道德經,清靜經、黃庭經,乃至易經都有說明,但要有正確的解讀,才會得其正法,沒有真証的人難免訛說。這聚合混同三元為一炁的功法,叫「收行」(修行),首先要神駐下丹田以為真氣的生養長壯,之後才能運行;孟夫子說收放逸心養浩然氣即是指此。

道家先賢說收行有三大段落與內容,一為煉精化炁,次為煉神炁合和,末為煉神炁返虛,其歷程有百日築基,十月懷胎,三千功滿,八百行圓,粗略計算起來將近四千餘日子;因而,能夠決志恆專是不容易的。所以說方法簡明,三歲孩童知得,堅持甚難八十老翁行不得。說實在的,我們的精神體力實在很容易着失於七情六欲,不易節制,不易反向向內去長養真氣。

太極拳以簡單的肢體沉轉動作,極自然地讓人不去胡思亂想,又要練拳人將心神斂入丹田,在無心中煉養運行真氣佈遍周身,自然可以增長一炁活躍生機、療疾衛生,更可以防禦外侮。也難怪鄭大師常要人時時「莫忘那箇」。

煉精化炁有四要,即身鬆、念靜、息暢、神專,首要在將心與息相守於丹田。也是說,將太極拳久持,自然有氣可使,有勁可運,且能得自知之明,又可得知人之智,才會在拳用上有我獨知人、人不知我,階級神明,變化神奇的境界。太極拳要勁由脊發,必須由「莫忘那箇」做起,以下丹田作為呼吸中心,做起一炁的生養工作,然後以曼髯三寶(吞天之氣、接地之力、壽人以柔)作為運氣升降周身的基本功法;因為任督二脈是炁行周身的主流,勁由脊發只是其旁支而已,所以說拳術是太極拳藝之枝尾末節。至於要面會祖師爺同遊太虛,則頂頭若懸與虛靈頂勁的功夫,必須功行圓滿,而且心行必須純然清靜才得。鄭大師說尚且不能,不知是謙詞還是真說,唯有証真者自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fulph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