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周佰志

在楊家太極拳祖傳拳論32目中,最末一篇「張三丰以武事得道論」中說明,人得天地(大父母)的性命賦理,又得生身父母(小父母)的精血形骸,合先天后天的性命才能成「人」,才能有機會與天地並列三才,如日、月、星與天地同不朽。

又說,與天地同壽,是盡性立命之學,全在修煉內氣使之周流遍身,

並變轉其陰陽為純陰純陽(抽鉛添汞法)。而修煉內氣周身,只要運用人人本有的良知、良能即足,只要能誠意正心即得。至於格物致知,身靜中可以煉(文練),形動中也可以煉(武練),只要練養到內氣充盈,能夠豁然貫通全身,自然是返還先天與天地同壽用功中的另一番勝地,行人自知。

 可見,太極拳的目的,全在內氣真息的練養行運,最終追求的是盡用天地賦予之天性,建立與天地同壽之生命(盡性立命),武術技擊只不過是「附帶產品」。 

太極拳是道家原創,動中煉氣、行氣的方法,追求修養性命。只因「人」一生下來就本來顛倒──生來泥丸宮在頭頂內,崑崙穴在腳根上,所以說煉氣周身而行叫「河車倒運」,要以意將「泥丸」接地,把「崑崙」拉起到頂,這樣做就是通常說「至人之息及踵」,也唯如此才是行氣周天的正法,所以說太極拳一舉動,即應沉重入地,內氣才能升頂;一呼一吸就是行氣升降的良能,也是內氣升降的唯一方法。 

如果練拳中能精神內守,養運功純,可令內氣充盈,通關達節,筋脈合同,則返還先天的功行就可近聖近神,又何病之有?所以太極拳練入高深處,自然不仙亦壽。如有良緣機會時,不想好好學,實在太可惜了!正如寶物在目前而不取也。所以要學太極拳、快來學太極拳,更要好好地練太極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fulph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