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周佰志

 

練習太極拳要以「專氣至柔」為標的,要練習用意不用力,要練習鬆柔,練到如嬰兒般的鬆柔,沒有絲毫的造作。練到鬆柔處,自然能氣遍周身,自然能行氣、運氣不稍滯,健康長壽也就自然而有,這是練拳的基本目的,其要法只在"時時刻刻"存神丹田,而將身體放鬆又放鬆。

 

 

至於練拳於術用技藝,當宜追求能夠「以柔克剛」,才是正確至妙。不過要有這種境界,必須勤練到有相當程度的功夫,否則一出手盡是用力,不能用意,所以除勤練以外,練拳時也宜時時放鬆的練,一再練習放鬆,由鬆中去體會聽勁,練習推手要學習能練鬆能聽勁、能知勁、能讓、能化。

鬆,有六種程度,有三個階段。

六種程度,用六個字來表示;即空、軟、輕、靈、鬆、柔。

三個階段第一是空軟,第二是輕靈,第三是鬆柔。

空,是放空,是丟,軟是放空而不知走,是頂,二者違背「不丟不頂」的原則。輕,是用意主動退開,靈是動之即走。推手主用走化,要用心聽取對手來勁來力的速度、方向、重量,主動不頂抗並捨得恰如其份,能不即不離、不丟不頂,就是輕靈。其法也在不斷地的練鬆,更重要的需要有氣充滿全身。

  第二階段練到真能不丟不頂。又能將全身上下九大關節放鬆、放開,在鬆開中又能一動全轉,則鬆字相續自然而有柔勁生出,始能以柔克剛。

(九大關節在手有腕、肘、肩,在身有椎頂,命門-腰、尾閭,在足有胯、膝、踝。九大關節的轉動、鬆開會影響正副交感神經的運作,即是影響身體的健康。)

所以練拳不論體用,一概要練鬆,要練鬆開,要放鬆、柔和的練,且要鬆到腳底,鬆開腳底,使足心貼地,重心穩固,才能入地生根,才能勁由足下起。而走化全在用轉,用轉動軸心,轉移軸心為之。此即太極拳以沉轉為體,以鬆開、化出為用,依於沉轉變化虛實,應用於養運及術用 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fulph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